-
随想/声音
-
中国大陆的临终关怀从1988年起步,但进展不大,“死亡教育”长期缺位。临终关怀注重人胜于注重疾病,着眼的是重视生命尊严和提高生活质量。Lens记者在京沪两地采访了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患者和各层面的从业者,带来这组《面对生命终点时》
-
在丹麦,50 年前,一旦有人去世,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都会前往死者家里吊唁。但现在,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死亡成了一件隐秘的事。很多年轻人从小到大没有目睹过死亡,死亡教育缺失的结果是对生的轻视。
-
这是一组入殓师与死者和他们的家庭、社区的故事。他的脑中装着整个社区的生老病死: “死于艾滋病,只剩60 磅重。” “刚刚结婚就死于车祸。” “一位热衷去教堂的优雅女士,但是虔诚之外的另一面更真实:她喜欢赌博。”“四辆汽车为她从监狱开来,因为她的整个家庭都在监狱里”……
-
吉田太一说 “看到故人留下的‘’和‘死亡方式’,我再次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和亲情的重要,并且不知不觉间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Lens 这组报道里呈现的,都幸运地被死者亲人有心地保留着。这是快速更替的时代里一片柔软的角落,值得更仔细地打量、摩挲。
-
这一组影像都来自于一个“宅女”的自拍,都没有露脸,这只是为了保持一点神秘,那些生活缺少波澜的小女孩惯玩的伎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这些影像都很美。“ 我喜欢尝试着让小事物变美,因为我知道现实中它们并非如此。”她对Lens说。
-
从陈坤身上,你能清楚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演员必须面对的矛盾,比如明星与粉丝之间强烈却不稳定的联系,作为一个完美的明星形象背后的那个充满缺陷的普通人的惶恐不安。更进一步的,他也袒露了自己作为这个时代中一个个体的遭遇,分享他的自卑与骄傲,内心的脆弱,遭遇的困扰和解决之道。
-
至2014年,中国已有47项入选世界遗产,包括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3项,自然与文化遗产4项。这些遗产成为构建中国文化形象和发展旅游经济的核心元素,但也不断暴露它们在这些复杂需求面前的脆弱性。
-
这是一批20 世纪50 年代至80 年代初的武汉商场橱窗照片。建国初期,广告活动被认为会助长不切实际的幻想与不满,对计划经济模式并无好处,所以受到了限制。但与意识形态宣传活动的结合,还是让它在政治挂帅的年代里也找到自己存在的空间。小小橱窗,也成为历史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