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做过教培行业,读博第六年,两个学龄前孩子的父亲......”
今年6月,同时拥有这些身份的闲落选择去送外卖。和之前报道的转行去送外卖的故事不同,他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奢侈的:
“和那些一天要在线10小时以上的外卖骑手比,我可以自由选择上线接单的时间,因为还要留时间照顾孩子和家庭。
和那些还在为房子、婚姻奋斗的年轻人相比,我每天只需要挣到有限数额的钱,因为目标是挣到每个月全家人的2000元生活费。”
和部分同龄人一样,曾经在一线城市上学生活的他,选择在一年多前回到家乡的省会城市生活,并且在家人的帮助下全款买了房。和他聊天之后,编辑看到了一对90年生的夫妇为自己的小家努力生活的故事。
1.
我们需要钱
这就是最本质的需求
六月初的一天,晚上,妻子和孩子们都睡下了,我在想如何完成这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
这2000元,是全家买菜做饭的钱、水电费,以及万一孩子生病需要吃药看病的钱。
我和家人目前生活在河北石家庄。我来自河北邢台,妻子来自石家庄。曾经在广州上学生活过的我,选择在一年多前回到石家庄,做这个选择的原因说来话长,主要考虑到的是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和照顾老人。
我身边认识的一些石家庄本地人,他们去外地生活的时间都很短,有的甚至没有出去过。他们觉得这里很安逸,但他们有时也很纠结。我问过他们想不想换一个地方生活,他们说当然也想,但父母在这儿,他们就走不了。
2024年,我身边很多在石家庄的同龄人都买了房。在那个节点上,大家觉得房价不会再降了。但是现在看来,它还在降。不过大家也没什么怨气,因为买了的房子都是刚需,自己住着。大家生活的变动性很小。
买房时,我们自己出了一部分,岳父岳母出了一部分。我之前在考公培训行业工作过,挣了一些钱。
我自己挣到的钱,除了买房之外,还要作为妻子生孩子时要用的钱,以防遇到“大出血”(指突然产生的较大支出)或孩子生病之类的。这些钱到今年基本上花光了,正好赶上老大要上小学,我得去挣钱了。
2.
45天,送外卖收入2000多元
我做的是众包骑手,在美团和饿了么上同时接单。外卖员的工作模式分为很多种,不同公司叫法不同,但大致都有专送和众包等模式。
专送是统一着装、固定时间上下班、工资月结的骑手;而众包是不要求统一着装、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工资可以随时提现的骑手。作为众包骑手,我接到的单子都是其它种类的骑手挑选剩下的。
第一天送外卖的晚上,我在一小时里跑了3单,送完已经晚上11点了,收入14.6元,平台扣除服务费3元,收入共计11.6元。
后续几天累计的收入:
作为送外卖的新手,我一小时最多能跑五六单。我送外卖的时间段有:早上、中午和晚上9点孩子们睡下之后。平均下来,我每天能送三小时的外卖。
我觉得早餐是最难送的,因为早餐里有很多汤汤水水的食物,非常容易洒,而且早餐的单子少,距离比较远。这是一次我送早餐的经历:
有天早上,我同时接了三单。其中两单是咖啡。取完咖啡后,店里打电话说我取错餐了,原因是美团和饿了么的订单号码居然是一样的。我就赶紧往回走,半路上豆浆又洒了一地,我只好自费花了3块钱重新买了一杯。
再回到咖啡店,店员说我来晚了,又重新出了两杯。我问:“这个怎么办?”店员说:“你买了吧!”我说:“行,多少钱?”她说:“60元,给你打个折,你扫这个码吧!”我心想:两杯咖啡就60元,我这一天算是白干了。
我说:“我没时间扫码找优惠券,都快超时了,你给我你的微信收款码,我转账给你吧。”她说:“行,转给我31元吧,给你算一杯的价格。”我说:“谢谢你。”
后来我把两杯咖啡送到时,已经超时5分钟了。这时候我的手机早已没电了,我无法在手机上点击送达。反正超时已经扣钱了,就这么着吧!
下楼时,我遇见一位老太太在等电梯。我问:“这是什么地方?”她说:“这是理财的地方,自己在这里投资了几百万,今天来领东西。”我看她袋子里装着一颗大白菜,还有用纸包着的东西。我问:“真的能挣钱吗?”她说:“时好时坏,反正挣着呢!”我又问:“是什么投资?”她说是什么币,我也没听清。
一早上我跑了五单,赚到20元,赔了一杯豆浆3元,赔了两杯咖啡31元,共计收入-14元。
我前前后后跑了45天外卖,收入2000多,这里面还包括写公众号收到的读者打赏钱。
第一个月,饿了么收入1378+美团收入189=1567。
第二个月,饿了么收入243+美团收入556=799。
3.
送外卖中的一些观察
通过跑外卖,我对一座城市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 贫富差距
送外卖时,我去到了之前自己完全不知道的小区里,感受到了巨大的贫富差距。
我发现高档小区的设置有意将自己隔离起来。普通小区是开放的,谁都能进,不时还有摆摊的,是和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我跑高档小区的单子时,转了一大圈,连大门都没找到,还是问了别人才知道从哪里进。找到后,保安先给我登记,再刷自己的脸,我才能通行。之后我再步行一百多米,到达楼栋,给顾客打电话,顾客按梯,我才能上楼。
这样的隔离,让富人的孩子接触不到穷人的孩子,穷人的孩子几乎也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小区、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孩子。直到有一天,“他”开始送外卖,才意识到自己有多穷。
· 送外卖是买房前做调研的好方法
我在送单过程中一般会看两个软件:一是送单的众包软件,另一个是查询房价的App。
送外卖和跑滴滴不同,它进入的是一个个小区、楼栋、电梯,就差进屋了。相比而言,送外卖可以更深入地调查小区内部的路、安保和管理,比自己在网上看视频和图片更加实际。
· 难找的楼牌号,难进的小区门
在我送外卖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找楼牌号,尤其是老旧小区的楼牌号非常复杂,有时东边第一栋是1号楼,最西边才是2号楼,中间隔了好多栋楼。
另外还有“进不去、出不来”的小区门。有些小区可以进快递车、小区业主的电动车,唯独外卖员的车不能进。
一次送餐,我跟着小区居民进入了小区大门,但送完餐发现出不来了。当时是晚上11点多,一个人都没有,也没有保安。等了半天我给顾客打电话,顾客说你先等等,要是没人,你就用手(把门)扒开。
· 不同城市间送外卖的区别
开始送外卖后,有次我去北京,观察到北京外卖骑手的车筐更大,后面的餐箱也更大。我想,这意味着骑手一次可以取更多的餐。
在北京,我打开美团和饿了么,对比了北京外卖和石家庄外卖的单价,发现差距不大,看来主要就是单量的差距了。
4.
经济下行
给了父亲陪伴孩子的机会
我想去送外卖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育儿的疲惫。
如今,我的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8个月。我们没有请过阿姨。岳母曾帮忙带过一阵孩子,后来她生病了,基本上是我和妻子两个人把孩子照顾大的。
我的“疲惫”并不是照顾孩子的身体疲惫。我喜欢孩子,孩子能给人很多灵感。我后来理解这是一种焦虑,因为孩子要上学了,这意味着我们要打破现在的生活方式,许多东西都要变。
孩子上学有一个期限,我觉得好像看到了头,身体和心理都有些泄气了。
7月,街边的槐树开花了。国槐是石家庄的市树。
如今,我们家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5:00,我起床做早饭。妻子和孩子起床后吃早饭,我有时会看书。饭后老二需要吃奶睡觉,老大需要陪伴或自己玩耍。
上午我们会带孩子出门,比如去公园。妻子中途回来喂老二,我会准备午饭。午饭后我午休,妻子照顾孩子。
下午我陪老大玩耍、读书。我们会再次带孩子出门玩会儿,一人负责做晚饭。
晚饭后洗漱,安排半小时睡前读书时间,晚上20:30全家睡觉。
有人可能想问:孩子没有上幼儿园吗?是的,老大曾经上过两个月的幼儿园,但他不适应集体生活。老大是个地铁迷,我们就在网上找到地铁报站的音频播给他听。因着听地铁报站,他已经能听懂一些粤语了。我还带着他去武汉、北京、广州坐地铁,他能一直待在地铁里不出来。
我在公园里大概遇到了三对父母,他们都是自己带娃,没有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我想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经济下行,另一个是互联网给了父母陪伴孩子的机会,尤其是爸爸。人们可以做自媒体,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在网上做个体户,这样自己带孩子问题也不大。
5.
我想让孩子知道
挣钱并没有那么难
我曾经带着老大一起送过外卖。我觉得这是一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更真实地了解社会是怎么运转的。而且我想让孩子知道,挣钱实际上并不是那么难,让他没有畏难心理。
送外卖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孩子也可以去到不同的地方。比如我们走到一个没有去过的小区,就可以在楼下玩一会儿再接下一单。一开始,他完全不知道送外卖是什么。体验之后,他发现送外卖可以跟我一起去不同的地方。后来他还主动要求要跟我去送外卖,但天气太热了,我怕他中暑,就拒绝了。
带孩子送外卖时,有次开门拿外卖的大姐看到我带着孩子,还没关上门,就对自己的孩子说:“儿子啊,以后咱们可得好好学习……不学习,你看……多苦!”包括我去取餐的时候,饭店老板们看到我带着孩子也会说:“怎么这么小就送外卖?”
在孩子的概念里,送外卖和其它行业并没有什么区别。孩子是非常单纯的,他只知道送外卖能挣钱养家,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也是这么想的。但问题在于,一旦他开始上学,可能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孩子可能会产生新的概念:“比如同学的爸爸是公务员,我的爸爸却送外卖。”
6.
日子这样一点点向前
今年是我读博生涯的最后一年,究竟是选择育儿还是完成学业,二者似乎不可兼得。
如果我想要毕业,需要发表两篇C刊,还有一篇大论文。但我现在只有一篇C刊,另一篇只写了1/3,我几乎没有时间写。不过,我对毕业这件事并不焦虑。我觉得读博是为了过好自己的生活,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读博也就失去了意义。
有天晚上我做梦,梦里有两个我,一个在养家育儿,一个在送外卖,实际上都是我,只是不知道该先把哪一个摆到前面。奇怪的是,梦里并没有出现读博的事情。也许“上不了桥,在梯子上不上不下”的状态,正是读博的象征吧。
送外卖的时候,我还遇到一位在天津读研一的小伙子,他在送专送。他知道我在读博,惊讶地“啊”了一声,我们互相加了微信。
有次在路边参加美团培训,我还遇到一位在浙江读大学的小伙子。他暑假回石家庄送外卖,对我说:“我现在注册好了,培训完,回到浙江也可以继续送。”
如果我不带孩子,当然可以做很多事情,挣更多的钱,但这也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妻子也想去工作,但现在孩子还小,确实很难平衡。
送外卖时我也发现,女性骑手越来越多,好像大多是已婚女性。有次我去蜂巢取餐,超市出货很慢,骑手们都在门口等单,催单的女性已经超过了男性。
妻子挺支持我去送外卖的,她觉得自己能带两个孩子,但实际上是很累的。我作为爸爸,在育儿中的疲惫永远赶不上妈妈。有天晚上,我九点出门跑单,一家人的衣服都交给了妻子。我跑完单回家,她也洗完了。
7.
人得有一种能力
那就是穿过一切的能力
8月初,我开始慢慢脱离跑外卖了。
我渐渐意识到,我把两个孩子都交给了妻子。这些重任还是要我们一起承担。我算了算手里的钱,有2000多,刚好够8月份花。于是我告诉自己,静下来,好好陪孩子,再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是满意的,虽然也有无奈的地方。这种满意肯定和钱有关,只要够花就行。我觉得一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基本就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奢侈。首先,我有一个安稳的家,能陪伴孩子成长,也能陪伴妻子。其次,我没有贷款,只需要谋求今天的吃喝就足够了,没有太多焦虑。第三,我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看书和写作。我是个无名小卒,也没有单位限制我表达和写作。
有人看了我的经历后在公众号后台给我发私信说:
我和妻子今年都35岁。我觉得年龄不是问题,35岁可以活成20岁的样子,20岁也可能活成80岁的样子。
不过,我们现在也感受到要花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比如按时睡觉、冥想、阅读等。其实,育儿本身是一种疗愈,虽然有累的地方,但也有能治愈我的时刻。
我觉得人本质上是孤独的,家庭生活可能是在抵抗这种孤独。
这样的生活态度,我身边的大多数同龄人都无法共鸣。其实大家都还在“卷”。他们觉得我有一个能支持我做任何事的妻子,也许他们过不了这样的生活,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妻子。
前几天下大雨,我看到了很多在暴雨中工作的骑手。我最近常想,人得有一种能力,那就是“过去”的能力,一切都能过去,就像骑手穿过积水往前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