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虽然自由的时间变多,但更多的孤独也可能伴随而来。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使安渡晚年生活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要面对的问题。
早在七十年前的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就在《东京物语》中,表达了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考。故事中,年老的父母来到东京看望子女,却发现父母与子女相处本该有的美好,被其他东西挤占,当发现自己与子女已格格不入,父母返回家中,独自面对晚年的疾病与孤苦。
图 / 电影《东京物语》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触动每个人的心:“优厚的薪水可以放弃,称心的工作可以再找,亲情却不可以搁置,因为那是永远的避风港,是黑夜中的明灯,无私地指引我们的生命之舟顺利绕过暗礁险滩。”尽管如此,在现实的压力和人性的复杂面前,很多人仍然难以做到对家中老人的悉心照护。
当人日渐衰老,无法为社会和家人提供价值,身体和精神渐渐退化,生活的快乐与尊严该如何安放?在日本,随着老龄化的现状日益凸显,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社会持续对养老问题的关注,让养老问题的解决被提上了日程,并持续为之付出努力。
图 / 电影《0.5毫米》
日本政府和民众的行动也卓有成效。据统计,日本人平均寿命连续20年排名世界第一,女性平均寿命为87.74岁,男性平均寿命为81.64岁。
为了让人老有所依,安度晚年,日本做了哪些努力?这要从日本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为解决这一问题制定的养老政策说起。
老龄化社会,政策如何跟进?
日本养老问题的解决,与政府的政策、人们持续为之付出的努力都分不开。
日本人口老龄化从1989年开始出现明显上升趋势。统计显示:“自1989年以来,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呈显著递增趋势,从11.61%增加到了2017年的27.7%,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比例最高、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国家。”
当时,日本政府的养老政策,跟不上老龄化的速度,养老机构的数量也很有限。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1989年日本养老机构的总量仅有3519家,总床位数为253864张,每百名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仅拥有1.72张床位(出处:《平成日本社会问题解析》,胡澎著)。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民间就出现了自发组建的托老所。到了80年代末,这类托老所共有50家左右。但是,这些托老所还不成规模,无法满足大量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平成时期(1989-2019),日本基本国策中增加了重要的一环:完善养老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被格外看重。
从1989年到2005年的15年间,日本政府实行了三次“黄金计划”,在前十年即投入超过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400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提升老人居家生活水平、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养老管理的主体,也由国家和县级政府,改为市町村等基层政府,并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责。
除了财力和政策的跟进,在照护专业人才上,日本政府1987年颁布《社会福祉士及护理福祉士法》,1989年,实施社会福祉士、护理福祉士国家资格认证考试制度,1997年制定《精神保健福祉士法》。日本养老方面的专业人士大幅增长。
在持续努力下,至上世纪末,日本的养老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1997年,日本又出台了《护理保险法》,2000年正式实施。之后每三年修订一次,以完善养老政策。
正在日本兴起的越来越多的“托老所”,就是日本致力于解决养老问题的产物。
为了解日本老年人养老现状,我们探访了日本东京都世田谷区的一家有二十年历史的托老所。托老所的课长岩野德幸从事老年人设施管理已有30年,在这家托老所有20年的工龄。
近十多年来,他感到的一大变化是,托老所变得越来越多:“这与政府的支持和人才的变多分不开。养老政策上,希望老人可以在自己家里和社会上,正常度过晚年。因此,在晚间生活之外,日间生活设施也建立起来了。再有,从事这个行业的有经验的人也多了,运营设施的成本变少,难度变小,民间企业也会建越来越多的托老所。托老所的概念越来越火,每家托老所都要尽可能向老人表达自己,像做广告一样。”
托老所在多大程度上能解决老人的晚年所需,让老人的正常生活得到保障呢?以我们探访的这家托老所为例,让我们看看它的运作方式。
让孤独不再成为老人的困境
托老所作为养老服务的一环,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却是在近十几年才大量兴起。照顾方式和托儿所相似,多位于社区内,方便老人进出,有专车接送老人。在这里,老人们和同龄人一起锻炼。
在我们采访的这家托老所中,每天来的老人上限是52人,人数标准由服务人员数量和场地面积决定,通过跟政府申报达成。在这里,老人可以选择的课程各不相同,最受欢迎的是六小时套餐:早上10点来,下午4点结束。接送老人的车有无障碍轮椅设备,除周日休息一天外,风雨无阻。
在这里,老人可以看电影、听日本旧时代的歌曲,每个老人一周可以使用托老所内的设施洗两次澡。浴室有取暖设备,上层是取暖器,热水放出充满蒸汽后再让老人进入,下部有地暖,以保证老人在洗澡前后不被冻到。老人在这里的活动日程表,由每位老人的护理经理量身定做。日程表基于几个元素:老人的家庭居住环境、家中子女状况、老人自身的条件等。
这样便利的场所,费用是多少呢?据岩野德幸介绍,费用中,60%-90%由政府养老金支付,其余10%-40%由自己负担,老人收入多寡是关键因素,收入多些的老人,个人承担的部分就相对多一些。一般来讲,如果老人每周来三次,需要个人支付的部分是10000到1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525-787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托老所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可以申请使用,而是真正有相关生活需要的老人才可以使用,比如曾受伤、生病等有生活障碍的老人,才可以向政府申请,表明需要养老设施的养护。我们采访的这家托老所,使用的前提则是,老人需要至少有坐着的能力,如果病到卧床,则超出了托老所的照护能力范围。
根据岩野德幸的观察,老人到了七八十岁,最需要的是与人和社会保持交流:“老人们不想与社会隔绝,希望自己和社会保持联系。如果还有什么期待,就是希望政府可以有更多相应对策,让年轻人觉得看护老人是一个光荣、体面的工作,同时也希望有能力提高员工的工资,让年轻人也会愿意干这一行。”
这也是每一个老龄化社会需要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