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蜜蜂带到该去的地方


文/本刊记者 胡阳潇潇

摄影/艾瑞克·杜内汉


1488532473363042143.png


……


养蜂人必须学会坦然接受的事情之一,就是蜜蜂的大批量死亡:就算一切正常,一个蜂箱一天也会死掉大概1000 只蜜蜂。它们面临着一些传统威胁:熊、气管内寄生螨、大蜂螨、非洲蜂、货车翻车、偷蜂贼、蹩脚的养蜂技术……约翰·米勒形容自己已经具有了某种“昆虫现实主义观”。从2006 年起,约翰发现自己开始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失去“员工”:整个蜂群抛弃了蜂巢,一声不吭飞走了。在几周之内,他失去了将近一半的蜂巢,大概3 亿只蜜蜂。


……


顺延着时间线,养蜂人和蜜蜂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约翰·米勒说:“事情在迅速变化,我们不再像父辈那样养蜂了。我爷爷看到我现在所拥有的资产和养蜂的方式,大概会感到非常不安。他可能会想:我的天啊,你的灵魂跑哪儿去了!你对蜜蜂的关心和感情全没了。我们牺牲掉了自己和蜂群之间的关系,但在这样的养殖方式下,保持原来的关系是不可能的。爷爷可能就养了1500 箱蜂,可我的蜂箱数、员工数、资产数、卡车数、能力、投入……都是他的10 倍。”
大概所有人从小就听过关于蜜蜂的各种故事:它们勤劳,用精确的六角形搭建蜂巢,秩序井然、分工明确,会跳蜜蜂舞和同伴沟通……但进入养蜂人的生活后,你会诧异人类对蜜蜂所知寥寥。虽然人类的养蜂史可以追溯至古埃及,但到今天,人对蜂的养殖方式仍可谓是所有驯化动物中最原始的。


对于养蜂人,洛伦佐·洛林·兰斯特罗思曾有过精妙描写:“他必须完全明白,并能严格遵守每月该履行的责任。在适当的季节里,不忽略任何东西,也不推延任何事情。因为蜜蜂根本无需过多关照,为了等量回报它们所赋予我们的东西,养蜂人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把它们带到该去的地方。”


这就是养蜂人工作的精髓:把蜜蜂带到该去的地方,他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在剩下的时间里,他只需——并且也没有其他太多选择——静静等待蜜蜂按照自己的规律完成工作,然后就可以收获成果。


……


六年的旅途中,艾瑞克·杜内汉发现蜜蜂在以不同方式成就养蜂人的生活。在阿根廷,他受到了一家相互扶持的养蜂人的热情接待,在养蜂的过程中,他们“懂得了生活充满宽裕和悲惨的交替”。在新西兰,经历长久失业的毛利人通过养蜂重获工作,并重拾彼此间的纽带和身份认同。艾瑞克将养蜂人的气质形容为一种“农民的高贵”:“他们依赖花期工作,生活方式不是机械化的,而是充满微妙的变化。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可以让人类用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存在下去。”
人们也倾向于相信,养蜂人和蜜蜂间“快乐的相处”,是带来高质量蜂蜜的秘诀。在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太阳像雨水一样,把一切冲刷得清晰柔和。养蜂老头弗莱德躺在野花野草上,慢悠悠地说:“蜜蜂今天很高兴,就像在过星期天一样。怪不得它的蜜看起来那么清亮呢。”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