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艺术献给它所在的时代,将自由献给它所在的艺术
文/一某
图说:维也纳百乐下宫的展厅里,一尊巴洛克雕像身后的墙壁上悬挂着克里姆特晚年的绘画《亚当与夏娃》和《新娘》。如今,这座哈布斯堡王室曾经的寝宫,已成为全世界收藏克里姆特作品最多的艺术殿堂。
“只有一座王城,只有一座维也纳。”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曾经这样形容维也纳。今天,维也纳老城街头,依然保持着百年前的布局与格调:居民住宅沿环城大道内缘将人引入城市的核心;国会大厦、立法院在当年的建成提示着王权旁落;中心被斯特凡教堂、维也纳大学和艺术史博物馆占据,标志着文化与艺术在这座城市中的地位,皇家歌剧院与金色大厅则构成了音乐之都的灵魂。
皇家歌剧院大厅楼梯间的顶篷上,有美艳的巨幅壁画《莎士比亚戏剧》:画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正在舞台上演出,而舞台边的观众也像在表演另一场戏剧。
这幅画刻录了当时维也纳贵族群体的心态,他们仍不愿退出历史舞台,但新兴资产阶级已经迫不及待想融入主流——正如这幅画的作者将自己也绘入画中:他端坐在廊柱一侧,穿着贵族服饰,拘谨地观望着舞台。这个小心翼翼的“闯入者”当时年方28岁,刚刚从工艺学院毕业,他的名字叫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在他略显羞怯的眼神里,交织着才情与欲望,仿佛望穿一场即将上演的艺术盛宴。
图说:美国人体艺术家金堪迪的人体彩绘作品《吻》,在当代艺术领域,克里姆特与分离派艺术仍然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