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到一声刺破大自然的尖叫”
文/一某
图说:斯德哥尔摩,一位参观者在蒙克的自拍照前,一边提笔记录着什么,一边接听着手机——与照片中蒙克的姿势仿佛镜像一般,只是一个在凝神细思,一个被交际的世界不断牵引着情绪。时代已经发生了太多变化,但那声尖叫仍然穿梭在人们中间,不断有人听得见。
挪威首都奥斯陆特扬地区的住宅与树林之间,隐藏着一片不起眼的白色平层建筑,门前草丛中一块锈色的铁牌上书写着:蒙克美术馆。走进展厅,门廊一边安放着蒙克当年制作版画的印刷机,他亲手刻制的石板上铺着纸张,仿佛随时可以开动印制。馆内,朴素的原木色墙壁上挂着大大小小的蒙克作品,油画、版刻、素描、笔记本上的速写,20 几个版本的玛多娜……爱德华•蒙克,这位表现主义绘画奠基者共计2 万多件作品集中在这里,重要作品几乎无一遗漏。
上图:蒙克在《病孩子》中描绘的是他的姐姐苏菲去世前的样子,这是他最早取得突破的作品。蒙克的母亲去世前,苏菲8 岁,蒙克5 岁,其他弟妹还都不懂世事。母亲把两个孩子叫到床边对他们说:“苏菲和爱德华……我很快就要离开你们了。我很担心家里会出事,所以我想和你们谈谈,我想要你们答应我,照顾劳拉、安德里斯和英格,那样我才能无所牵挂地上天堂。”苏菲一直照顾着蒙克,是蒙克最喜欢的亲人。她很早就流露出绘画天赋,也影响了幼年的蒙克。但不幸的是,她也在17 岁时死于遗传自母亲的肺结核。
《病孩子》共有六个版本,上图的初版曾经流落于瑞典,但在延斯·提斯的努力下,挪威国家画廊用奥拉夫·休1909 年捐赠的版本加大量现金换回了这最初的版本。不过,当年蒙克对这幅画大胆的“破坏”使它长期处于修复之中,即使到了奥斯陆,想看到这个版本也需要一些运气。
下图:这是蒙克的作品《克劳德之夜》。他自己评述这幅画时说:“我们(挪威)以黑色表现死亡,而希腊人用蓝色,只因那里阳光明媚。”而他在这幅画中,大量使用了这两种代表死亡的色彩。当时,正值他巴黎游学期间接到父亲病逝的消息。蒙克一直厌恶父亲对他的严格管束,同时也怨恨着他遗传给自己的精神病以及由此带来的自卑,而父亲也同样不掩饰自己对这个阴郁、叛逆的长子的失望。但在这生死别离之际,蒙克却只感到无尽的悲伤。正是这位严厉父亲支撑着整个家庭,他虽然不喜欢蒙克的职业,痛恨蒙克的朋友圈,却从未中断对蒙克的资助,他虽然有时暴躁疯狂,但那仅仅是源自他的疾病。蒙克的妹妹在信中写道:“……父亲在弥留之际,只能以微笑告诉我们他还醒着……”
蒙克一时难以自持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这幅画,他用黑色与蓝色的旋涡将人、环境与绝望裹挟,绘画与情绪再难分离。蒙克在日记中写道:“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黎明或黄昏,宣泄我的悲伤。”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