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卫兵时代回忆与反思

 

blob.png


196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低头看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不止一次表达过对时间的看法。此时,据“文革”正式发动不到五个月,但这一天已经是他第四次检阅红卫兵。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沸腾了。 国外媒体也连篇累牍报道了新中国的第17个国庆,他们有人总结说,几乎整个北京城,都被《毛主席语录》占据了,广场上的庆祝人群有150万之众,活动持续了五个多小时。其间,毛泽东只休息了大约30分钟左右。他基本上一直都站在主席台上。


“在‘文革’之初,已经或正在上大学、中学、小学的这些人,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吃过苦,完整地接触了文化大革命,经受了‘文革’的洗礼,也可以说直接承受了动荡所带来的冲击。至今他们许多人已是下岗职工或者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很少从改革开放当中分享到好处。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精英,在改革开放后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正在或即将成为左右中国前途的主导力量。”在谈及策划这组口述历史时,王波明如此说道,“我们有一个推论:即这批人今天的行为,或多或少是会受‘文革’影响的。如果把‘文革’比喻成一个人成熟之前跌的一次跟头的话,那么跌跟头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这个跟头对不同的人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会不会再跌跟头?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萦绕在这一代人心头,既挥之不去又不得不想的一个人生教训。所以,既然不可回避,我们就找了一些这代人中曾经比较活跃的人物进行访谈,形成一部口述历史,来勾勒那段时期当事人的亲历和感受,还原他们的心路历程。”


这是为“社会主义革命”扮演了试验品角色的一代人,但他们“留给外面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的痕迹模糊不清!对自己的反思也少得可怜”,葛明说。


在口述的征集过程中,许多有着重要经历的当事人、有过重大过错的当事人以及受过严酷迫害的当事人,由于移居国外、由于身处官场、由于“宣传有纪律”、由于缺乏当众忏悔的勇气、由于恐遭非议、由于不愿再揭开伤疤、由于保护隐私等等原因,不愿参与。


但一个朴素的道理是:一个不能正视自己过去的民族,是永远无法真正崛起的。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