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斯坦布尔:混合着海水、鸽子粪便和椴树花香的气息


文/云也退


1488511080056020500.png


这是伊斯坦布尔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在薄薄的雾霭中,细瘦的宣礼塔纵贯着一根根精致凹痕的身体,看起来既是寺庙的守卫,也是它的喉舌:一日五次,穆斯林的叫拜员要在那上面朗声吟哦,有如烽火台一样,一座座地激起周围其他清真寺的响应,将声浪一层层推开去。 伊斯坦布尔有450座清真寺,伊斯兰教的谚语说:“《古兰经》诞生在麦加,读者在埃及,珍藏在伊斯坦布尔。”这座曾经被称为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士坦堡的城市,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现代化进程,曾经被期望成为“世界之都”,但最终,传统与现代、独裁与民主、东方与西方的诸多冲突撕扯着它,让它变得犹疑而忧伤,矛盾而独特。


左边是欧洲,右边是亚洲,拼成一个边界模糊的伊斯坦布尔。


从地中海抵达,首先要穿越狭窄的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马尔马拉海,航行近200公里水路,才能望见第二道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特洛伊遗址就扼着达达尼尔海峡,法国人奈瓦尔在《东方之旅》里说,他目送着特洛伊远去,又看着伊斯坦布尔一点一点从海平线两边浮现出来,一时激动,嚷嚷道:“这肯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了。”


再早半个世纪,奈瓦尔的同胞夏多布里昂在一次环地中海的旅行中,虽然抱着基督徒的满心热忱更甚于历史学家的客观,但当他在轮船驶近港口,看见笼罩在柏树和清真寺上空的薄雾被北风驱散时,也不得不承认:“人说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的旧称)展现了世界上最美的风光,这话并不夸张”


完整内容请见《Len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