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02.jpg

漫画《春晖》

阮筠庭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副教授,也是一位漫画家。

很多80、90后认识她,是从千禧年初她发表在《文艺风象》《北京卡通》等杂志的封面和小说插画开始。

2002年,阮筠庭从中国美术学院(下文简称“国美”)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同年加入当时国美新创立的动画专业,留校任教至今。

23年来,她一直过着“斜杠”生活——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也没放弃漫画家的梦想,如今也是一位母亲。

10003.jpg

漫画《春晖》

当她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就拥有了广义上让家人放心、朋友羡慕的工作,即便这份工作最初并非她所心愿,也不止一次地打起退堂鼓。

在教书之余,阮筠庭也有很多思考:成为老师,究竟意味着什么?课堂上面对同一件事,作为老师会怎么想?学生会怎么想?

在种种这样的思考中,她也从刚走入社会的学生,渐渐成为了一个「大人」。

阮筠庭把这些思考画进了自己的新书《春晖》里,这是一本讲述老师的漫画书,名字来自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书中有很多生活的现实,也有爱与责任。

10004.jpg

《春晖》封面图,出版于2024年11月


「扮演」一个慈祥的老师
阮筠庭还记得自己刚当老师不久时,给自己立了一个人设:慈祥的老师。
有一次讲完课,其他同学都开始做作业,有个男生举起了手。她保持这个“慈祥”的状态走过去,男生问她:“老师,如果我不想成为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我还要继续学这个(指当时的课程)吗?”

10005.jpg

“美院的学生太可怕了!”阮筠庭想,但当时还是努力给了他一个「官方」的回答,意即这门课程是所有设计领域的基础,学好它还是很重要的。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大人?”“我成长为了一个什么样的大人?”“你说不想成为的,是我这样的大人吗?”走回讲台,在这个当时看来略显冒犯和出位的问题中,阮筠庭开始了思考。

10006.jpg

阮筠庭出生在在山东小城东营,从小热爱绘画。中学转学到杭州,接触到漫画,开始尝试给杂志投稿,很快受到欢迎,高中时已经开始给当时国内的四大漫画杂志中的三家画封面。

10007.jpg

10008.jpg

10009.jpg

10010.jpg

漫画《我和你》



1998年,她考入国美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因为母亲的意愿,选择了留校任教。
刚做老师的时候,阮筠庭以自己以往的经验,一遍一遍告诉学生“必须要画得好才会有前途,人生才有意义”。

10011.jpg

漫画《沙滩》

但这样有些"一切为学生好"的想法一次次被学生们“打脸”,有些学生对成为精英的教育充耳不闻,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被她寄予厚望的学生,在毕业后转行做了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事情。

“每当这样的时刻,我会问自己:如果说这是爱,如果我声称自己爱的是对方,为什么我这时候会感到如此受伤呢?”

10012.jpg

漫画《沙滩二》

在做老师这样“修心”的过程里,阮筠庭虽然有无数次想要辞职的想法,但慢慢也学会了一种不同的方式去应对这些挑战。

在面对学生时,比起“让TA达成自己的目的”,阮筠庭更想要去观察“TA究竟需要的是什么”,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和TA所感兴趣的是否能做出结合?

就算无法为TA带来对专业学习的动力,也希望能够点燃对方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

《春晖》里的小春老师走在沙滩上,试图发掘那些“闪亮”的部分,让世人惊叹。但随着时间推移,她认为更重要的是告诉这片沙滩「自己」,要好好珍惜那些独一无二的闪亮,无需去和任何人比较。

对生活的「示弱」
成为老师后,阮筠庭一直在平衡本职工作和自己喜爱的漫画创作,作为绘画者,经历了很多抉择和改变的时刻。

10013.jpg

《春晖》之《重要》节选

在早期的创作中,她的作品主要以插图为大众所熟知。她有一种特别的能力,在平面的画面中展现丰富和复杂的故事性,在一张插图中可以蕴含着许多的瞬间、时空,就像一扇又一扇打开的故事的大门。

带着这样的特质,她的封面、插画作品被更多人熟知,她坦言曾经遇到过许多读者告诉自己,仅仅是因为是她画的封面,就买下了这些书。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阮筠庭觉得以这样的方式做插图工作,并没有传达自己认可的精神和价值观,而有可能“鼓励了人们虚妄的投射和消费”,导致人们购买了他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

10014.jpg

《春晖》之《责任 五》节选

有此想法之后,她拒绝商业广告,连插图也画得极少。在接到某一项工作邀约时,她会用 “如果不做此生是否会后悔” 来判断是否要做。年纪逐渐增长,她越发珍惜自己的时间,也觉得相比于只被一个故事所吸引,自己写出独特而深刻的故事并为之创作,才能更多传达自己所相信的精神和信念。
在《春晖》之前,阮筠庭曾经有十几年没有出版过作品,在日复一日繁重的备课、讲课中,她感到创作的空间被占满,“同时过去赖以成名的艺术语言、创作主题的也无法再承载新的变化了的自己”,因此她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去做内在的探索,去认识和发展自己。
10015.jpg
心态的变化,就像是人生的起伏。
“在你还没有足够的光照亮他人之前,先照亮自己吧。”
“当你想要创作却发现自己能力不够时,就努力去拓展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直到你能够达到平衡,能够驾驭。但很快,下一个‘危机’也在等着你,你又需要再拓展出新的能力去迎接新的挑战,生命是可以被拓展的,它总是会‘上上下下’。”

接受这种生命的起伏,也就是接受了一个人、一件事「可以不完美」。心里为此的焦虑惶恐,也减少了很多。


不和他人比较,

「比过去的自己更好」就可以

1997年,阮筠庭开始画漫画,2005年,出版了第一本画集《绘羽》。这个时期,她笔下的人物更趋向于空灵、孤寂的风格,但翻开《春晖》,会发现同样是水彩绘制,风格却大有不同。

以往一眼让人感觉到“美”的人物,变成了更加平实、日常的速写风格。甚至可以把眼睛简化为两个小点,只为表现出画中的情绪。

相比于从前,这样的画不“唯美”了。但美本就没有固定的标准,就像是阮筠庭眼中的学生们,有「向日葵」,也有「仙人掌」;有的能开出艳丽的花儿,有些即便倾注心血等待许久,也不见一个花骨朵。

10016.jpg

10017.jpg

《春晖》手稿
在父母的影响下,阮筠庭从小就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过往的经验告诉她,画到最好,做到最好,才会被人看见。这份严格的要求,让她时常小心翼翼,即便在工作中,也不敢轻易表达出自己的「害怕」。
一次入学考试的监考中,有个女孩子突然举手问阮筠庭:“老师,我不小心把这个条形码撕破了一个小角。”她看了一眼说没关系,用胶带粘好就行了。即便已经表达过「没关系」了,如今她依旧能想起这个学生在这件小事上惊恐的神色。
就像是她从小到大听母亲常说的话“不要犯低级错误”,那些因为一点小事觉得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和害怕被老师点名提问的学生们,也正是因为害怕这些“低级错误”,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10018.jpg

10019.jpg

10020.jpg

10021.jpg


漫画《理由》

阮筠庭认为既然人是自由的,那就意味着有做对的自由,也有做错的自由。作为老师,她允许学生犯错——只有允许犯错,才会生长出更多可能。
与自己和解的阮筠庭,更希望把当下的事情尽力做好,做到属于自己的Excellent。
她依旧对完美有追求,但不再追求社会层面上有所比较的成功,而是能否比以前的自己更好。“但这个东西也不会很执着,如果最后做出来还是力有不逮,就接受。”

像是《春晖》里的小春老师那样,她渐渐不再执着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做到精英的标准,而是「只要尽力,不求结果。」。

她在书里写道:真正的爱是不会受伤的。无论学生未来做什么工作,是否成功,她更关心的是,作为一个人的幸福。
10022.jpg
图片来源:阮筠庭  编辑:李大猫   

运营:小石,Yidan  监制:Alg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