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庆假期马上要到了,在众多旅行计划中,你有想过和父母去旅行吗?

小时候的旅行记忆,是父母带我们看世界。长大之后,换成我们带他们去看那些因为忙碌而错过的风景。
然而,有些人在带父母旅行过后,决定再也不要一起出门了。有些人则和父母成为了很好的“旅行搭子”,想一起去探索更多。今天的文章,是几位曾经带父母旅行的小伙伴的亲身经历。或许,和父母一起旅行背后的苦与笑,都可以找出背后的原因。

和父母出去旅行

  就像带小孩一样

女儿:34岁|离家14年,每年和父母相聚30天
今年34岁的菠萝狗拥有丰富的和父母一起旅行的经验,毕业工作之后,她几乎每年都会安排和父母的旅行。
她会问好父母对于旅行的需求:比如父母只想出门一周,那就把行程安排成一周。她知道妈妈不吃生食,选择餐厅时会尽量避开日料、生腌这类食物。出发之前,全家人还会召开行前会议,讨论内容有:路上交通所需的时间、到了之后会住的地方、大致的日程安排等。如果有任何一个人提出异议就调整,大家如果都没有意见,就可以出发了。
640 (1).jpg
旅行中的爸妈
这样顺着父母心意的安排,菠萝狗自己并不会觉得迁就。因为当她遇到特别想吃的餐厅时,父母可以在一旁等她吃完之后,大家再找下一家更符合父母口味的餐厅。同理,当菠萝狗遇上自己非常想去的景点,但父母不想去时,她的父母也可以接受“自由活动”——让她自己去看。
菠萝狗回忆第一次带父母去旅行,是带妈妈去法国。巴黎有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而母亲直白地和她讲自己看不懂艺术品,不感兴趣,所以不想去看。菠萝狗自己本身是想去,但考虑到如果自己去就要让妈妈在外边等4、5个小时,这样的情况下她会舍弃自己想去的地方。
在菠萝狗看来,到一个新地方,无论去到哪里都是新鲜的,这些经历也都是旅行的记忆,所以不存在“一定要去”的景点。
当然,大家也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有次菠萝狗和父母在安吉旅行完要去上海,她安排了坐高铁,但爸爸根据自己年轻时的经验,觉得应该去汽车站坐车。面对这样新旧经验的碰撞,爸爸最终还是听了她的,因为他知道如今女儿的社会经验已经比他丰富了。
还有一次,菠萝狗带妈妈去日本,出门前忘记把房间门上“请勿打扰”的牌子摘下来,于是晚上回来后房间没有被收拾。妈妈坚持让酒店人员来打扫,但她觉得没有必要,而且明明是自己出门没把牌子摘下来。这种时候她还是会选择听妈妈的,虽然这样的“分歧”会影响旅行的心情,但她知道妈妈是一个爱干净的人,接受就好了。

640 (3).jpg

小时候放暑假和爸妈去中山

菠萝狗越来越觉得,和父母出去旅行就像带小孩一样。小时候,暑假时是父母带她旅行,那时爸爸充当她现在的角色。如今她把旅行的行程都安排好,父母也会很享受。

640.jpg

柳州江边的游船

最近的一次家庭旅行,菠萝狗一家人去了柳州,早晨起来在柳江边的散步时间,成了一家人最享受且珍惜的旅行时刻。

以后可别带我们去吃什么西餐了,

  又贵又吃不惯

儿子:26岁|离家8年,每年和父母相聚10天


另一边,有些家庭的旅行可能是一场亲子关系的探索。
24岁的波波和爸妈旅行过两三次,虽然大多数都是以父母来他生活的城市找他为契机。波波生活在深圳,家在北方的他也想让爸妈来深圳感受一下南方的生活氛围。

图片

第一次三人出行,到了吃饭时间,波波问爸妈想吃什么,爸妈说都可以,让他看着安排。于是波波选了一家人均100+的连锁西餐轻食店,这家店他时常会光顾,他想着自己的家乡没有,正好带爸妈体验一下。
点餐时,害怕爸妈吃不惯的波波尽量点菜单上的热食:意面、披萨、拌饭...... 一顿饭吃下来,爸妈虽然嘴上没有说,但表情上没有丝毫愉悦。波波问他们吃得怎么样,父母答道:“还行,就是量不多。”

图片

波波习惯在深圳吃的饮食
到了爸妈临走前一天,三个人在一家更符合北方口味的平价餐厅吃饭时,爸爸突然说道:“还是吃这个舒服,以后可别带我们去吃什么西餐了,又贵又吃不惯。”
这时候波波才意识到,自己第一天特意带他们去吃的餐厅并没有让爸妈满意。爸妈说吃饭时不想让波波觉得扫兴,然而这样“藏着掖着”不直接表达的方式,反而让波波更难受。
640 (4).jpg
深圳街头
在旅行中这样“嘴上说着都可以,实际安排了又不满意但又不直接表达”的家庭氛围,好像一下子把波波带回了自己小时候。从小时候起,波波好像从来都不知道如何说出自己的需求。上学时,父母只要求他要好好学习;大学时他学的专业是父亲帮他挑的;工作之后,原本按照父母的期望,他应该会回老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久而久之,波波已经无法判断自己到底是”没想法“还是“有想法但害怕说出来”。如今26岁的他开始意识到,或许从小到大自己是有想法的,但他说出来时很少被父母接收到,就像父母也不会直白地表达他们的需求。
在社交媒体上大家分享带父母旅行的帖子里,类似的情况很多,有网友评论说:众所周知,旅行时爸妈的一句“你还想去吗?”等于“我不想去了”。
旅行时,爸妈不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孩子只能靠自己的判断来安排,大概率很难让彼此都满意。旅行时在一起的时间虽然仅有短短几天,但真正让人难受的,是从童年起就和父母形成的亲子关系。
对波波来说,虽然他和爸妈的相处还是有隔阂,但他开始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适感。 相比于想要改变父母,他可以先理解父母,父母拥有这样的交流模式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他们也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
波波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把这些心里话讲给父母听。到时候再和父母一起去旅行的体验,或许会不一样。

“风景只是背景,

 真正想聊的是工作和催婚”
女儿:28岁|离家4年,每年和父母相聚30天

还有一种家庭旅行的模式是,把家里碎碎念的话题平移到旅行的地方。
今年28岁的木子几个月前刚刚辞职,在找工作的她顺便安排了一趟和父母的旅行。旅行时木子和爸爸本来在爬山,但爬着爬着爸爸就和她聊起了找工作的事。
640 (8).jpg
面对这样的话题,木子会说:“唉,这话你已经说了好多遍了。”这时候爸爸回答到:“那又怎么了?珍惜现在还有人念叨你吧。”
爬山过程中,爸爸也会和木子分享一些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追忆一下自己年轻时的生活,最后不自觉地又聊回到她找工作的事。
这样的情况,木子和朋友交流过,朋友说:“我带我妈去故宫,进去之后没走两步她开始问我:你和你对象最近处得怎么样?”
和父母去旅行的初衷之一是带父母看看不一样的世界,但当父母日常的唠叨出现之后,孩子会意识到父母终究是父母,本来愉快的心情就会受影响。
图片
木子拍摄的爬山时爸妈的背影
面对这样的唠叨,木子其实并没有觉得困扰,因为她的心态是借此可以更了解他们。她发现爸爸其实话挺多的,木子和爸爸分享想法时,爸爸有时会认同,有时也不认同。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目的不是要互相说服对方,只是相互了解一下为什么会这么想。
和父母一起去旅行,也给了多了解彼此的机会,虽然大家价值观可能不同,但如果能让彼此稍微打开内心,交流一些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我和父母成为旅行搭子,

 管好自己的事就是对别人最大的负责
女儿:45岁|离家23年,每年和父母相聚20天至100天
Fan和父母是很好的旅行搭子,他们每年至少会去一两次长途旅行。虽然父母都70多岁了,但在心态上比较年轻,认为要趁着还能走能玩,多去些不容易到达的地方。
能做到这一点,在于父母还有一份想要学习和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通过旅行,他们也在掌握新技能,比如学会了在网上找攻略,订酒店、找餐厅等。

640 (7).jpg

Fan的妈妈发的旅行游记

一起旅行,就像一个需要分工合作的、且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项目。每个人的特长能用上,也被需要。

爸爸方向感很强,而且擅于做功课,出发前他就会设计出最佳路线,行程上也会和Fan讨论,现场调整。路盲的妈妈基本上就是全程懵跟着走,但妈妈会把对全家人的日常照顾带上旅途,且擅用各种美食APP在途中精准觅食。此外,拍照的爸爸还担负为全家提供朋友圈图片素材的“重责”,每天挑选照片的时间也变成了一家人旅行记忆的一部分。

640 (11).jpg

Fan一家人2020年的西藏旅行

Fan可以说是拥有不扫兴的父母,而这样的“不扫兴”不只适用于在父母身上,因为旅行时需要的是不扫兴的同伴,无论是什么关系。

不扫兴不代表不吵架。基本上每次旅行时,Fan的爸妈会像日常在家时一样吵吵闹闹,从头吵到尾,都不是因为原则性问题,但就是什么事都能吵一下,把在家里的相处方式带到了相处更紧密、相处时间更长的旅途上。

出门时,他们经常互相“提醒”的一句话是:“管好自己的事,就是对别人最大的负责”。家人之间,总是想用自己的方式管别人,但又都不想被人管。如果没有边界感和默契,确实容易爆。

比如旅行时Fan穿了一件自己很喜欢的衣服,妈妈会直白地对她说“好难看啊”。Fan就会淡淡地回应道:“我有问你的意见吗?”大家也就笑笑过了。

难得的是Fan和爸妈,在相处上是独立平等的。Fan至觉得父母做得比较好,他们没有强加于她很多的意见。反而是她长大了,有时候会强加于他们,但他们也不听。很多父母跟子女之间有一个“你要听我的”的执念,但这不是谁听谁的问题是,但大部分时候还得尊重各自的。

640 (6).jpg

Fan一家人2024年的云南旅行

爸妈有着不同的喜好和旅行习惯。妈妈喜欢看大自然,爸爸喜欢去有文化的地方。妈妈很注重自己旅行过程中的睡眠和饮食,而爸爸会为了拍到想拍的照片跑很远,把自己弄得很累。Fan作为女儿,就成为了端水大师,一家人需要相互迁就一点。骨子里,大家都有颗“贪玩”的心。

Fan家的旅行不止在出门的那几天,旅程结束后,她的爸妈会花大量时间把自己的游记写在美篇上。爸爸退休前是一位编辑,妈妈会监督爸爸选出照片,把控文字。她自己负责选择配乐,编辑、发布,一篇文章里甚至会有200多张照片,工作量很大,但这些也变成了旅行的一部分,回头翻看时,就像重走了一趟。

640 (9).jpg

Fan妈妈在美篇里记录自己的行程
Fan看来,和爸妈去旅行反而更轻松,因为大家足够了解,不用为对方的情绪担心。同时她很珍惜去旅行的机会,她希望把一年当中有限的旅行机会留给和自己在意和相处得来的人一起去。
Fan和爸妈也会相互鼓励各自去单独旅行。爸妈有自己的旅行计划,比如跟团游也玩得很开心,甚至和团友们成为了朋友,定期相约一起出游。



上面几个带父母旅行的案例,或许只代表了一部分人。
带父母去旅行之所以每个人的体验差别这么大,归根结底,家庭关系的原因占了多数。
对于家庭关系不亲近的人来说,虽然想带父母去看看世界的心是真,但就像菠萝狗的经验所描述:当你不了解父母时,大家很难通过旅行前的几次密集沟通就能变得相互了解,进而在旅行过程中也难谈得上享受。
旅行过程中,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是最有可能造成吵架的原因。父母语言上的打压可能是让孩子内心崩溃的原因。更难的是,当儿女在旅行过程中遭受这些来自父母的“打压”、“数落”和“无端要求”时,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也是一门成长的功课。
旅行或许可以帮我们意识到父母的缺点和不完美,让我们在长大之后,重新认知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和父母去旅行,有苦有笑或许才是最真实的状态。如果你有心,趁父母还能出门时多带他们走走,收获一段共享的记忆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