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结束了。根据前几天新闻上的说法,巴黎四处封路,市民怨声载道,演员们紧张排练......好在最后呈现的效果不赖。我从一年前收到奥运会门票的中签邮件,就在策划这次旅行。在这一天,我走上街头感受奥运开始前的氛围。以及作为一名曾经居住在这里,但已经六年没再来过的游客,确实感受到了一点这座城市这些年的变化。作为Lens团队的一员,我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大家,因此有了这篇简短的文章。
以下均为(在巴黎市中心的)个人感受。
奥运前几日的到达大厅虽然航班众多,但有数位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我一个普普通通的经济舱乘客,甚至“享受”到了工作人员帮我从传送带上提行李的服务。问路咨询、媒体注册的展台上,有说各种语言的志愿者们。坐在地铁里,“爱看书的巴黎人”是第一个被打破的旧印象,看书的人确实有,但滑手机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洋抖”TikTok的普及率高得惊人,头戴式大耳机+看着手机笑呵呵,一部分年轻人显然接受了这种休闲方式。
走在街头,感受到了自行车运动不光在中国飞速崛起,在巴黎也比以往更受推崇。城市里多了一些可以锁自行车的公共车位,除了原先的Velib,Lime和Dott这两家电助力单车品牌也广受欢迎,骑上去的感觉像是在驾驶长得像自行车的电瓶车。
有一种食物成为年轻人们的新宠——波奇饭(POKE),是的,这玩意在中国这些年也很流行,自选四种蔬菜搭配一种蛋白质,加上一点坚果topping,算是一种比沙拉更满足的轻食快餐吧!虽然奥运前经过治理,巴黎的地面清洁度已经比我印象中好了太多,但难免在一个背街转角,看到一坨有个性的屎。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巴黎的“历史遗留问题”吉普赛小偷团伙,在这几天明显有所收敛。有观察到各国游客都已经经过社交网络上抓小偷视频的“教育”,把随身小包背在了胸前。加强了防范意识,让这些小团伙一直在观望,迟迟未下手。
大规模“封路”在巴黎并不多见,更何况是Rivoli、Saint-Honore、Opéra这些重要的街道。这里的一些区域被铁丝网挡住,只有申请了巴黎奥运通行证的人和工作人员方可扫码进入核心地段,其他人在外围区域只能骑车或步行。“步行街”上很多是和我一样没有申请奥运通行证的普通人,我们隔着铁丝网张望,想获得多一点关于晚上开幕式的“剧透”,但只远远看到各种背景和座椅设施都已就绪(是的,很多座椅并没有防雨措施),那么就把悬念留到晚上吧。站在路边等红灯,我旁边的法国阿姨在和朋友视频。“看,这里全都是警察,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巴黎!”在围挡周边,能看到来自法国几乎所有外省的警车,感觉是抽调了所有的警力来保护开幕式的安全。街上的很多商店都关闭了,有些仅在26日当天关门,有些干脆贴出“假期愉快”,直接躺平到8月。
一些开着的店铺也门可罗雀,还在营业的商场里,最热闹的地方是洗手间:挤满了像我一样不想花钱在街头上厕所的游客。
我早早知道奥运会开幕式不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演出,因此对“坐在塞纳河边看开幕式”的观赏效果抱有一定的疑惑。加之公布票价后贵得让人乍舌的价格,我决定在住处看转播,毕竟镜头能扫到的地方可比我的眼睛要广阔多了。出发前几天,我看到巴黎各区的公共公园内会有大屏幕开幕式转播,于是查了一下离住处最近的公园,和普通市民们坐在草地上一起看大屏幕转播。中国代表队出场后不久,巴黎的雨势开始增大。大家纷纷开始披上衣服围巾,没有伞的也只能退场到一旁的树下。也有一部分人任由这大雨落在身上,真的很担心他们第二天淋雨生病。开幕式的细节就不多说了。对我来说,泪点最低的不只是席琳迪翁的惊喜现身,还有那曲塞纳河上的《Imagine》。法国音乐人索菲安·帕玛特和朱丽叶·阿玛内特重新演绎了这首世界名曲,在雨中弹奏一架燃烧的钢琴,在被设计为一艘漂浮的小岛的船上唱出: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It isn't hard to do,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And no religion too”
第二天早上,我和AirBnb的房东一起吃早餐,她盛赞了开幕式中马赛曲伴着历史上伟大女性们出现的那一幕,但她不喜欢变装皇后们走秀和Voguing的那部分,觉得他们“用力过猛”,毫无美感。“我女儿对开幕式毫无兴趣,她只想玩手机看短视频。”几周前我曾经和一位采访对象聊起“人与人之间的隔绝”,在这个时代,奥运会的意义不止于“更高、更快、更强”,也让我们放眼望去整个世界,看到有战争,有流离失所。有文化的冲突,有心与心的隔阂。“天下大同”似乎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在巴黎的雨中,我久违而短暂地感受到与世界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