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jpg

提前一天订好票,用一个小时收拾行装,在旅途中随时用手机搜索目的地的去处,白天脚下出游,晚上朋友圈里出片——这样的出行场景,在年轻人中正越来越普遍。出门旅行,伴随着高铁通达和航班增加,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从前,我们会因为一座城市有名胜古迹或是优越的自然风光,而把它作为旅行目的地;而现在,“旅行的意义”早已五花八门:很多人往往为了一家店、一间餐厅甚至是一部电视剧而去往这座城市;或是这里有某个拍照出片的机位,能拍出“人生照片”。
社交网络的风靡,为旅行赋予了新的意义与方式。也让人思考:这个时代我们的旅行,究竟是享受过程,还是为了某种结果?

0 (1).jpg


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近20年前,旅游还是一件多数人需要慎重思考的事情。若是去往较远的地方或者国外,一份详细的“攻略”必不可少。
那段时间,穷游网、马蜂窝等一批汇集着资深旅行者的平台受到年轻旅游者的追捧,有很多背包客怀揣一本《孤独星球》就踏上旅行之路。真实而具体的攻略对于“老鸟”和“菜鸟”都很具有参考性。
0 (2).jpg

2004年就创立网站的穷游网,最早由欧洲在地华人和留学生们分享攻略而打出口碑,之后随着规模扩大,逐渐衍生出了更多国家与地区的自助游内容。同期创立的马蜂窝,也以自助游和旅游产品的分享而闻名,成为当时出国旅行做攻略时不可忽略的两大网站。
博客时代,这些发布在旅行社区,配有数十张图的长篇游记是很多人策划行程时必看的攻略。它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按照一路旅行的国家地点列出文章,鼠标往往要滑很久才能读完。拍照水平比不上摄影大师也没关系,重在分享与交流。
这些完全由旅行者根据个人经验书写的内容,虽然实用度高,但难免有错误与夸大之处。被称为“旅行圣经”的《孤独星球》系列丛书,标志着专业与齐全,一度成为高阶旅行者必备的干货。跟着书中的推荐,根据各人兴趣与能力去规划并探索行程,是让旅行者们感到惊喜而着迷的过程。
0 (3).jpg
“我们希望将真实的国家与城市、文化与自然,呈现给我们的读者。独立、富有、心怀勇气的《孤独星球》读者,不执着于豪华酒店,也不醉心于奢侈消费,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关怀精神,对于旅行和这颗星球的热爱,发自内心。”——摘自《孤独星球》简介
《孤独星球》被最多人熟知的是那本蓝色封皮,厚如字典般的各地旅行指南。这些分地区的创作者要对在地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方能做到公平公正的推荐,通常涉及境外及全球范围的《孤独星球》都是由英文版翻译引进,但也有极少数例外:比如中文作者写的日本东南亚区域。
2012年,《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正式创刊,秉着“负责任的旅行,有态度的探索”的核心理念,为旅行者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这份“负责任”不仅在于作为媒体对于读者的责任:保证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性、真实性、准确性,提供可参考的旅行信息。亦在于让读者们肩负起对于旅行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无论去哪里,尊重旅行在地的习俗。一些需要周折方能到达的所谓“秘境”,也会提醒不可贸然前往。
我们曾经跟随这些杂志和网站认识世界,在名胜古迹前请路人帮忙留下合影。会记住旅途中的经历与欢笑,回忆都收藏在硬盘、冰箱贴和寄给自己的明信片中。

0 (4).jpg


网络时代新旅行,不“出片”等于没来过
2010年后,智能手机开始全面普及。
从前那些长文形式的旅行游记变得不再“方便“和受欢迎了:文章太长不适合手机阅读,难以快速从中获取信息,是很多老用户拥抱其他平台的理由。
伴随着千禧一代们的成长,他们成为当下旅行者的主流。也让手机里的微博、小红书、Instagram等主打图像和短平快内容为主的社交app成为推动旅行质变的最大推手。

0 (5).jpg

根据马蜂窝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的“新旅游”——Z世代旅游消费变化报告》,年轻旅行者们的旅行方式和消费偏好与上一代旅行者有着很多不同之处。相比前往热门目的地和知名景点,他们更追求个性化和小众体验,兴趣是他们旅行的最大动因。
87.17%的受访者会在每一次体验中设置“必打卡”项目或打卡清单,其中,博物馆是他们最喜欢的打卡地,主题公园和咖啡馆也受到年轻旅行者们的欢迎。 
与此同时,年轻旅行者获取目的地资讯的途径也由官方媒体转变为自媒体与一些意见领袖的推荐。他们以更加个人化、风格化,以短图文或是短视频形式呈现,能击中不同偏好人群的旅行需求,了解到新的旅途目的地。
对于现在的一部分旅行者来说,“出片”“打卡”是旅行中的重要环节。自己关注的明星、KOL在某处拍过照片,自己也要去拍一张同款。某平台上有大量笔记介绍在某处景点或是场馆“出片”的攻略,从选择与场景色调匹配的服装,到后期如何构图修片。滤镜、角度和修片技术,决定了一张照片是否能在社交网络上吸引人。
0 (6).jpg
位于河口湖站前的这家罗森便利店,因为能让人拍到身后巨大的富士山而成为游客们的打卡景点。由于拍照游客实在太多,一些危险行为影响了当地交通安全和周围居民的生活。富士河口湖町决定将尽快在此处架起高约2.5米的黑网。

站在被作为拍摄背景板的景点/场馆角度,“出片”“打卡”带来了客流量与社交媒体的知名度,从而增加了收益。与此同时,造就了一批相同角度和构图的“网红机位”,一个机位前往往有多人等候拍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人的游玩体验。

不同于以往计划周密的“穷游”备受推崇,随着经济发展眼界提高,以及在意见领袖们的商业行为驱使下,旅行可以是为了当地的美食,也可以是为了住进新开的奢华酒店。这些旅途经历被手机随手拍下后,可以很方便地加上定位,参加“朋友圈摄影大赛”,成为彰显个人兴趣和品位的一部分外在展示。

0 (7).jpg

摩洛哥马拉喀什的一家酒店,靠拍出美照在Instagram上吸引了众多游客.

社交媒体上的展示需求,正在不断反向推动如今旅行的形式。在这样闭环的驱使下,一些景点/场馆开始利用“机位”“出片”在社交网络上营销自己,以吸引人们前往。当你跟着算法推荐前往“小众拍照地”时,却发现那里挤满了和你看了同一篇内容的人。看着手机里美轮美奂的照片兴冲冲前往憧憬中的地点,到了以后却发现是“照骗”的现象并不少见。
而对于习惯在行前做攻略的人来说,社交网络上提及的餐厅、住宿信息往往较为碎片化、同质化,以及混杂软广告和引流内容,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去甄别,增加了很多搜索的时间成本。经历过这种“每次上一当,当当不一样”的失望后,有时候还是挺想念以前朴素的《孤独星球》的。
现在很流行一个工作形容词“结果导向”,意即以结果作为评判依据,关注最终的成果或效果。从“旅途中遇到好看的风景,随手记录拍下”,到“为了拍出这张照片,特意来到这个地方”。
但在旅行中,有时候过程中的快乐,要超过所谓的“结果”。走出熟悉的生活圈,环境中放空自己,完成对于未知世界的感知与了解。

0 (8).jpg